走遍新化日記 之一
發(fā)布: 2025-4-03 16:16 | 作者: 騰飛槎溪 | 來源: 洋溪資訊 槎溪信息
走遍新化日記(之一:水車鎮(zhèn))
作者(來源):伍弱文
這么一群人,一群文化的尋根者,在尋找新化遺落的民間文學(xué),我有幸參加了這一次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活動,并記下了所見所聞,于是有了這部記述走遍新化的日記——
一、水車鎮(zhèn)
2005年4月19日,我們一行二十多人在文化局孫杰副局長和彭共館長的帶領(lǐng)下,下午坐車從新化出發(fā),深入紫鵲界腹地水車鎮(zhèn)時,已是傍晚了。
(4月19日晚)中心詞:晚會
《新化民間文學(xué)大集成》啟動典禮選擇在水車鎮(zhèn)會議室舉行,參加這次會議的還有婁底晚報的記者胡志英、漣鋼的袁伶俐和先行到此研究梅山文化的曾迪、李新吾及水車鎮(zhèn)宣傳委員和抓旅游的副鎮(zhèn)長夏紅梅。會議由孫杰副局長主持,彭共館長談了民間文學(xué)采集工作的具體設(shè)想,曾迪、李新吾談了紫鵲界的發(fā)現(xiàn)與梅山文化,他們特別提到了一個人,紫鵲界的發(fā)現(xiàn)者:陳子艾教授。文化局辦公室主任劉正明談了《梅山網(wǎng)》的情況。
接下來是聯(lián)歡表演,梅山音樂社的鄒榮先、康永建、劉義工、曾啟超吹拉彈唱,忙開了,還挺有專業(yè)水平的,博得了陣陣掌聲。接著辜紅衛(wèi)、陳麗輝、陳福云、羅湘輝等表演了梅山民歌,李祥符老師表演了一個本地笑話。水車鎮(zhèn)的琴手表演了拿手絕活。節(jié)目都是臨時拿出來的,是土香土色的梅山樂符,略帶野味,自然和諧,給紫鵲界的夜晚增添了一絲淺淺的春意。
(4月20日凌晨4點)中心詞:紫鵲界日出
我一覺醒來,正巧凌晨4點,忙喊起劉凱、易新時、劉毅峰及梅山音樂社三人,住在隔樓的石喜艷、羅慧琴等也起來了,陳小平和向?qū)Я_中山也趕來了,眾人忙鉆進小車,在夜色沉沉中往山上趕去。
輕風(fēng)、狗吠、零星的燈光,從車窗邊掠過,山?jīng)_象一條朦朧的河,車沖破一層層的霧,在泥濘的路上巔蕩著。5點30分,車子上了瑤人沖北坡頂公路,此時,曙色初露,東方天際現(xiàn)出淡淡的微紅,坡上的水田反射著一種柔和的光亮,小樹露出了倩影。云鋪遠谷,平坦,象寬闊的白色的海;絮掩近壑,稀疏,似輕籠的夢。遠山,不是山,更象幾抹橫陳天際的濃云。山風(fēng)吹來,夾雜著絲絲寒意。羅惠琴和石喜艷還只敢貓在車上避寒呢。
5點45 分,天地漸漸清晰空靈,頭頂上有白云浮蕩,后山的林子開始有鳥鳴了,遠處的霧海開始往腳下的山谷傾瀉濃云,如決堤壩似的。停在背后的車,車窗反射東方桔紅的曙色。對面的白旗峰,幽林藏禪,厚重深沉。
6點10分,太陽出來了!太陽怯怯地,在遠山之上,如一個懸著的紅氣球。此時,紫鵲界才真正顯現(xiàn)出她美麗絕綸的容顏,紫鵲界如一個意亂情迷的新娘,我們盡情地用眸光剝落她一層層的羞澀。蒼翠的山,開始煥發(fā)朝氣。霧,仍在輕盈飄浮。梯田、小樹、板屋,一疊疊在朝陽下舒展著韻律,如同一首不講平仄的梅山民謠。蒼茫大氣的紫鵲界,在春陽下,絢麗奪目,宛若仙宮禁苑。變幻不定的紫鵲界,分分秒秒在翻動著一部沒有尾聲的傳奇。劉凱、石喜艷、羅中山,忙個不停,欣喜地拍下了紫鵲界日出的美景。
(4月20日上午)
其他人去看儺戲了,我窩在招待所里美美地睡了一覺。
吃中飯時,聽到一個頻率很高的詞:發(fā)猖。我不解其意,就問易新時老師,他說,是剛看的儺戲里的一個詞兒,他們在互相取笑。原來,儺戲是一種當(dāng)?shù)貛煿硌莸囊环N宗教儀式:儺是一個大木雕像,看上去象個獅像,實際上是一個梅山本地神--蚩尤的雕像。傳說蚩尤能發(fā)五路猖兵。據(jù)坐在我旁邊的羅師傅講,到他時已是第二十四代儺戲弟子了,是口傳身授的,是一項祖?zhèn)骰顒印?
(4月20日下午)中心詞:水車河
羅中山當(dāng)向?qū)Ъ嫠緳C,劉凱攝影,一行人去樓下民俗村。因為只有一輛車,隊員們坐不下,留下彭館長、石喜艷、劉毅峰、小平、袁明珊和我,下次再去。
留下的人在夏副鎮(zhèn)長的向?qū)拢ニ嚭舆呑咦。我們穿過幾塊田,幾幢房子,就到了河邊。
碰上當(dāng)?shù)厝苏趶?fù)修水車橋,原來的木橋腐朽倒塌了,改為水泥底木架橋,一段悠久的歷史被瞬間更新。90年代我到過這里,那時,是些恬靜的鄉(xiāng)間風(fēng)物,現(xiàn)在,河邊的木樓少了,代替的是些水泥建筑。河邊的吱吱轉(zhuǎn)著不停的水車似乎也消失了。河中,魚蝦罕見了。觸摸河邊一段橫躺的枯木,觸摸一顆河中無名的卵石,品味河水依舊的涼意,我能說什么呢?有些人,就是喜歡在不斷破壞中獲得快感。
過河,再向里邊走,木樓院子還在,我和彭館長在一座木樓的階檐下的橫木上坐著打個盹兒,石喜艷、劉毅峰、陳小平、袁明珊則忙著去古老的院落中與人交談,探訪古跡古物。這里面的人,幾乎家家能拿出幾件明清時的物什來。起身時,我在想,這些木樓,透著古樸氣息的木樓,究竟能保持多久?
穿行在返青的古道田畦,誰家的燕子在田頭回望歸程?草籽花油菜花正當(dāng)時,花上,涌動著蜜蜂和蝴蝶的歡樂。小樹葉長出了清新的葉子,搖擺著春意,空氣中有一種清新的春天氣息。不知不覺,走出了幾里地,走到一片盛開的草籽花田邊時,石喜艷為夏副鎮(zhèn)長拍了一張照,女人在花中,人與花,相互映襯,硬是好看。袁明珊依樣畫葫蘆為我和彭館長拍了一張,我看了一下,說象是牛屎插在好花上,惹得大伙都笑翻了。
(4月20日傍晚)中心詞:七中
傍晚,我與袁明珊、易新時、劉毅峰去七中。七中,隔鎮(zhèn)政府不遠,在一個小山頭上。走到那里,進了十分氣派的門樓,沿校內(nèi)公路往上到山頂,是教學(xué)樓和操場,一些學(xué)生還在操場上打球,很活躍的。校園布置得很美。袁明珊說,羅瑞花是個寫文章的,也是七中的,他編《新化報》時認(rèn)識的。我以前不認(rèn)識她,但在報上看過她的文章。我們便去訪問羅瑞花,到她家時,她正重感冒在打吊針,對我們的到來是意外加驚喜。文學(xué)人都有一種對文學(xué)的執(zhí)著信仰,她還是堅持著和我們聊了一會兒文學(xué)。從羅瑞花家中出來時,已是夜色較濃了,打球玩耍的學(xué)生都回教室了。操場上空蕩蕩的,天上的星星也開始眨眼晴。
(4月21 日晨)返回縣城。
注:經(jīng)作者本人授權(quán),文章轉(zhuǎn)自新化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