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藥和保健品廣告鋪天蓋地 信不信由你
發(fā)布: 2025-4-05 02:07 | 作者: 椰子豆奶 | 來源: 洋溪資訊 槎溪信息

保健食品面紗神秘、廣告吸引
“過年了,今年過年送什么?”每年此時,蓄勢待發(fā)的保健品市場又開始“鬧騰”起來,反正一到年節(jié)假日,各類鋪天蓋地的保健品廣告立刻就爭先恐后地搶占著人們的眼球,其中不乏確有功效者,然而在這生機勃勃的背后,消費者越來越不明白?眼花繚亂的廣告聲中又有多少保健品是真正名副其實的呢? 但大眾的普遍反映還是:買的不吃,吃的不一定管用,吃出了問題找不著說法。
與當年“xx核酸”膽大妄為到將諾貝爾獎科學家“借用”于廣告宣傳不同,現在的保健品更犀利,索性專家、明星、純天然配方一起出動的廣告策劃路線。
坐臺的專家明目張膽地盜用著名科學家的名義雖然被拋棄不用,但利用專家、學者在保健品廠家組織的醫(yī)療保健咨詢、免費義診、保健講課、銷售會議上“坐臺”等方式推銷保健品,仍然是商家們樂于利用的方式。
渾身是病的明星長期以來,明星做保健品廣告被商家們奉為靈丹妙藥。人們?吹诫娨暽夏趁餍且粫䞍簽槟潮=∑反,一會又說某口服液治好了他的偏頭疼,轉過來又對某壯陽食品贊不絕口,好像渾身都是病似的。
以形補形中國人的傳統(tǒng)中一直就有“吃什么補什么”的說法,這可以追溯到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借用科普文章突出宣傳保健品某一成分功效,同時在市場上推出含有該成分的產品是一些保健品廠家用的一貫手段。
國際新型進口包裝精美、標稱具有保健功能的進口食品是保健品廠家的又一新招。在這些進口的保健品包裝上,標注的中文產品說明往往故意夸大產品功能,肆意進行虛假宣傳,完全不按照外文說明規(guī)范標注中文產品說明;有的商家甚至故意夸大產品的服用量,通過不負責任地增加消費者的使用量顯示出短期效果來增加產品銷售額。
純天然無害論對于一些保健品廠家,廣告中“純天然”三個字就是安全的代表。實際上,純天然的東西并不一定都對人體無害,如果不采取科學的用法和劑量同樣能對人體造成危害。
送禮就要送健康從“送健康”到“送孝順”,如今的保健品廣告已不是一個“送”字了得。作為保健品只是一種介于食品、藥品之間,屬于食品范疇內的功能產品。在國家衛(wèi)生部批準的保健品功能上只有調節(jié)血脂、提高免疫力、幫助睡眠等輔助作用,長期科學服用有一定的效果,但現在的一些保健品廣告已經不再注重開發(fā)保健品的功效,換而代之的是利用中國傳統(tǒng)的人情往來和倫理道德思想來提高人們的購買力。
健腦等于高智商早在2000年,衛(wèi)生部就曾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聯合發(fā)文,告誡消費者由于部分保健食品生產經營者借中、高考來臨之際用虛假、夸大、不實之詞宣傳自己的產品,特提請廣大消費者注意:保健食品既不能提高考試成績,更不能提高智商。發(fā)文起到了警示的作用,但伴隨著各種健腦保健品廣告中更多的還是“好成績、好學校=好產品”。

豐胸廣告夸大其詞、虛假宣傳
據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報道,從今年年初以來廣州的貝貝天天都會在電視上看到一則波麗寶木瓜葛根飲料的豐胸產品廣告,廣告中宣稱波麗寶豐胸產品是世界上使用最方便,效果最快捷的豐胸科技產品,可以讓任何年齡任何尺寸任何體質的女人在幾周之內就可以達到期待的豐胸效果,一直希望在這個夏天擁有更加出眾身材的貝貝在看到這樣的廣告后被吸引住了。
而最打動貝貝的則是廣告中幾位消費者的現身說法,這幾位消費者使用產品前后的效果對比圖,以及她們使用后身體出現的神奇變化都讓貝貝心動不已。2006年2月貝貝花了900多元錢購買了10盒波麗寶豐胸產品。但是,一天天過去了貝貝的胸部不僅沒有任何的變化,反而臉上出現了一些青春痘,心存疑惑的貝貝又先后購買了兩個療程共20盒的波麗寶豐胸產品,一共已經花了近3000元錢,然而總共服用了3個月共3個療程的波麗寶豐胸產品后,貝貝的身材還是沒有任何的變化。
在服用波麗寶沖劑期間貝貝臉上的青春痘越來越多,并且出現了月經紊亂胸部疼痛等不良反應,感到不安的貝貝先后多次與波麗寶銷售電話進行聯系,而這時對方拒不負責。
央視記者經過多方采訪終于揭開了波麗寶廣告的黑幕,原來,北京棋觀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兼波麗寶豐胸產品的開發(fā)研制策劃于一身,涉嫌利用廣告對波麗寶產品成分和療效進行夸大虛假宣傳,雇用演員假冒消費者推銷產品,把一個普通的食品包裝成一個所謂的專業(yè)級的豐胸產品誤導消費者。
消費者維權的無奈
像某神源口服液打著生命科學名義的廣告一直在轟轟烈烈地做著,可除了包裝盒上標明的“延緩衰老、調節(jié)免疫力”功能以外,在其網站、光盤廣告中無時無刻不在暗示消費者,喝了這種產品不光能“祛除暗斑、年輕十歲”,胃病、癌癥都可能指日痊愈。
衛(wèi)生部檢測報告的出臺讓“x能鈣”又重新擺上了各地商店的柜臺,同時擺上去的還有消費者疑慮重重的擔心。
消費者買了假貨還可以上消協投訴,遭遇保健品虛假廣告卻往往是投訴無門。對保健品的審批在衛(wèi)生部門,廣告監(jiān)管查處卻在工商部門。沒收、罰款、停止業(yè)務,對監(jiān)管機構來說,權力是有了,卻鮮見執(zhí)行到位。對消費者而言,作為受害者維權只能以個體的力量去對抗強大的商家。根據現在的立法原則和《廣告法》的規(guī)定,只有受害者才能成為訴訟主體。然而保健品虛假廣告侵害的是社會中不確定的多數人的利益,公益訴訟制度的缺乏,造成了訴訟受益主體與權利主體的不一致。
來源: 大洋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