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亚洲研究工作坊顺利举行
2023年12月20日,由365bat线上平台历史系主办的“全球亚洲研究工作坊”在蒙民伟人文楼211会议室举办。来自365bat线上平台、北京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等高校的三十余位青年学者参加了本次工作坊。
活动伊始,365bat线上平台曹寅老师引言。在引言中,曹老师由上海纽约大学“全球亚洲研究中心”的名称切入,分析了全球史与区域研究的关系,以及二者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脉络,提示学者应当警惕全球史及区域研究背后的权力不平等关系和殖民知识底色,并呼吁通过对边缘及边缘主体的关注,在研究中进行对自身学术的去殖民。
随后发言的是北京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徐冠勉老师。徐老师首先带领在场与会者回顾全球史研究中的权力结构,强调新兴学者需要有批判思维,要更加关注北方世界以外的区域,并且要注意中国在全球史研究中的“北方”和“南方”的自我定位。上海纽约大学的博士后张廖以《短命的酒厂和再无华人的苏联远东》为题进行分享。介绍了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经营酿酒厂的华裔在俄罗斯远东区域的酿酒技术和日常生活,如何影响了上世纪中国东北的黑龙江等地演变为中国和苏联疆界。来自上海纽约大学的博士后朱瑞翼以在蒙古田野调查的经验展开,探究了在蒙古的中国工业项目中相关的”工业标准”是如何影响蒙古国当地工人,以及相关中国管理者和当地人之间的关系。
在下午举行的第二场讨论中,365bat线上平台科学史系沈宇斌副教授首先以“全球科学史的空间性、物质性与流动性:以作物景观为例”为题进行主旨发言。沈老师详细梳理学术史,在科学史全球转向背景下结合自身研究,分享关于近代东亚除虫菊作物景观的个案思考,并与参会学者围绕本土知识体系建构、除虫菊对周边环境生态影响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随后,哥伦比亚大学的蔡学鑫以在云南橡胶国营农场的实地田野出发,讨论了橡胶、自然与热带中国的构建;密歇根大学的任超将视野转向殖民空间中的西方草根,强调关注热带亚洲与非欧洲的联系是实现解殖的有效途径;来自北京大学的刘瑞讨论了济州海女在渔业生产中的多重角色:既是传统捕捞者和产业工人,也是进行海底物种移植的实验先锋队。报告主题深入、生动、创新,引发了与会学者的热情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