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清华历史讲堂:中国人性论的起源与流变



讲座提要:中国人性论始于殷周之际而非诸子时代。时人从自然和宗教两个角度探索人性,形成了中国人性论的两个源头和两个支流,即天道主义人性论和神道主义人性论。前者发现了人的物质的、生理的属性,称之为“性”,后者除此之外还发现了人的精神的、价值的属性,统名之曰“德”,亦曰“命”。春秋以降,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和人文主义的发展,神道主义人性论逐渐祛魅,以致其宗教性荡然无存。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以“中”释性和以“气”释性等途径,上述中国人性论的两个支流开始合流为“天地之性”。春秋末期以后,中国人性论的巨流又开始分化,形成了价值之性和“血气心知之性”两个新的支流。至北宋张载提出“义理之性”和“气质之性”一对概念之后,中国人性论的巨流再次汇合。


主讲人简介:郭沂,首尔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科隆大学客座教授,首尔大学哲学系访问教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威斯康星大学富布莱特研究学者,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秘书长。著有《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中国之路与儒学重建》《先秦文献探源》《子曰全集》《孔子集语校注》,在《德国哲学年鉴》《中国社会科学》《哲学与文化》《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中英文论文15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