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8日上午,“也无风雨也无晴:《松庐散记》颂读交流会”在365bat线上平台甲所第三会议室举办,会议由365bat线上平台历史系、365bat线上平台绿色世界公众史学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高国荣研究员主持,《松庐散记》作者、青岛大学荣休教授侯文蕙先生、365bat线上平台梅雪芹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侯深教授、365bat线上平台张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贾珺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曹志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陈祥副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陈林博博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耿晓明编辑出席会议,来自365bat线上平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同学线下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海外高层次文教专家唐纳德·沃斯特、南开大学付成双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乔瑜副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社科院薛辉副研究员等众多师生参与线上交流。
会议开始,高国荣研究员简单介绍了侯文蕙先生在中国研究环境史方面开创的“四个第一”,即第一个开设环境史课程(1985年),第一个提出环境史概念(1987年),第一个在外文期刊发表文章(1990年),第一个出版环境史专著(1995年)。随后唐纳德·沃斯特教授参加线上交流。他首先回忆了他与侯文蕙先生及其家人在青岛的美好时光,然后高度赞赏了侯先生在翻译方面的巨大成就。沃斯特认为侯先生的翻译兼具学术专业性和艺术美感,真正做到翻译的最高境界——信、达、雅。最后,沃斯特对侯先生在环境史研究方面的贡献给予赞颂。他认为环境史研究的发展离不开译者的辛勤,而侯先生在近四十年的翻译和研究工作为中国的环境史研究构建了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中美环境史学者得以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推动了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发展。
紧接着,颂读会主要由侯文蕙先生和梅雪芹教授两人对谈、交流,侯先生首先回忆了退休之后的学术与翻译工作,与我们分享了《沙乡年鉴》在翻译与出版过程中的艰辛。随后她回顾了公派出国时期的时光,着重感谢了对她从事环境史研究影响深远的苏珊·福莱德(Susan Flader)和唐纳德·沃斯特两位朋友。最后她从《松庐散记》的文本内容分享了她的生活态度: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去回忆童年时光,即使是物资匮乏的年代,简约且自然的生活也能获得巨大快乐。
随后梅雪芹教授对侯先生在环境史研究方面的贡献进行总结,她认为环境史赋予我们一种情怀,一种让我们将研究和生活融为一体的气质,而侯先生正是具有环境史气质的绝佳代表。高国荣研究员在此基础上补充道,侯先生的写作字里行间渗透着对自然深沉的爱,而这份情感的理论支撑正是利奥波德在《沙乡年鉴》中提出的生命共同体理论。整场交流会妙趣横生,现场气氛热烈;尤其是侯文蕙先生,年近耄耋仍然精神矍铄,愿先生笔耕不辍,继续为中国的环境史研究作出非凡的贡献。